青海省人民医院始建于1927年的平民医院,1929年命名为省立中山医院,1956年迁址后更名为青海省人民医院,是青藏高原上成立时间最早、建设规模最大、综合实力最强,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保健、康复和急救为一体的省级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。
行业摇篮:1958年,医院的省公费医疗门诊部改建为青海省西宁中医院;1960年,医院的青海省护士学校与省第二卫校合并成立青海省卫生学校;1971年,医院小儿科分出成立省儿童医院;1981年,医院神经内科抽调部分专家组建省第三人民医院(省精神病医院);2003年,医院传染病科分出成立省第四人民医院(省传染病医院)。2008年分管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,并组建省肿瘤医院。
技术引领:50年代率先开展心血管右心导管术、脾肾静脉吻合术、腭裂修补术、全鼻再造术等;60年代开展腹膜外剖腹产术、低温麻醉心内直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、断手再植术等;70年代开展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、瓣膜置换术等;80年代成立ICU、CT室,医院学科更加专业化;90年代开展电子胃镜、腹腔镜,中华长城脊柱重建术等;21世纪先后开展脏器移植、介入治疗、试管婴儿、微创手术等先进的医疗技术,在青藏高原地区始终保持领先地位。
业绩指标:2018年1-11月份门诊量129.8万人次,急诊7.9万人次,住院人数6.42万人次,手术3.4万例,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9.27%。
人才兴院:医院职工3256人,专业技术人员2912人,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14名;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20人,博、硕导师69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3位。博士27人,硕士430人,是海南省医学院的留学生培养基地,苏州大学、青海大学、兰州大学、宁夏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医院。充分运用“人才小高地”、“西部之光人才培养”、“千人计划”等项目,着力实施“百名精英培养计划”,建立四级专家委员会,遴选“终身专家、首席专家、资深专家、优秀专家”,成立青海省人民医院院士专家工作站,打造领军人才梯队,增强核心竞争力。
学科立院:临床医技专业科室58个,编制床位2200张,开放床位2600张。有国家级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4个;省级重点学科15个。根据医院学科建设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,完成临床、医技的亚专业建设160个。附设国家医学考试中心青海考试基地、卫生部内镜医师培训基地、省临床医学研究所、省老年医学研究所、省医疗紧急救援中心、省干部保健中心、省肝胆胰研究治疗中心、省脑病研究治疗中心等83个。
科技强院:重视科研,鼓励创新,科研激励政策,加大科研投入。近年来,获得科研成果328项,其中国际领先2项、国际先进17项、国内领先129项、国内先进166项,其他14项。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,其中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1项、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项、青海省科技进步奖45项,其中一等奖4项,二等奖10项,三等奖21项,四等奖10项。发表论文5131篇,其中SCI122篇。承担国家第27、29、30、31、33、35届南极科考任务,获国家海洋总局嘉奖。2005年,由国际高山医学协会(ISMM)向全世界正式发布的慢性高原病(CMS)诊断标准——青海标准,医院高原病专家参与制定;2012年,在世界著名《科学》杂志上发表了《高原缺氧预处理提高脑储备力的研究》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,杂志封底以《青藏高原排名第一的现代化大型三级甲等公立医院》专题报道了医院;2014年,医院参加在意大利举办的第十届国际高原医学会议,医院专家代表中国做了《青藏高原医学研究进展》的学术报告,医院高原医学临床研究成果受到世界高原医学界的瞩目。
设备助院:拥有PET-CT,RevolutionCT,DiscoveryIGS730DSA,ECT,3.0T磁共振仪,64排CT仪、术中CT,DSA数字减影仪,全自动数字化X光机DR,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,特种蛋白分析仪,胶囊内窥镜,彩色多普勒仪,高压氧舱等大型医疗设备790台。
管理治院:借鉴运用PDCA、品管圈(QCC)、平衡计分法等国际先进管理手段,实施“十大工程”,增强内涵建设和外延管理,努力建设学习型、文化型、研究型、服务型的青藏高原医疗中心。
百年荣誉:荣获全国“五一劳动奖状”、“抗震救灾英雄集体”、“援外先进集体”、“工人先锋队”、“文明单位”、“三八红旗集体”和卫生部“医院管理年”先进集体,全省文明单位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。
省医院人正站在建设健康青海的新起点,打造构建和谐文明的新常态,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的新跨越,凝心聚力,鼓足干劲,建设高原人民幸福医院。
青海省人民医院始建于1927年的平民医院,1929年命名为省立中山医院,1956年迁址后更名为青海省人民医院,是青藏高原上成立时间最早、建设规模最大、综合实力最强,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保健、康复和急救为一体的省级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。
行业摇篮:1958年,医院的省公费医疗门诊部改建为青海省西宁中医院;1960年,医院的青海省护士学校与省第二卫校合并成立青海省卫生学校;1971年,医院小儿科分出成立省儿童医院;1981年,医院神经内科抽调部分专家组建省第三人民医院(省精神病医院);2003年,医院传染病科分出成立省第四人民医院(省传染病医院)。2008年分管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,并组建省肿瘤医院。
技术引领:50年代率先开展心血管右心导管术、脾肾静脉吻合术、腭裂修补术、全鼻再造术等;60年代开展腹膜外剖腹产术、低温麻醉心内直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、断手再植术等;70年代开展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、瓣膜置换术等;80年代成立ICU、CT室,医院学科更加专业化;90年代开展电子胃镜、腹腔镜,中华长城脊柱重建术等;21世纪先后开展脏器移植、介入治疗、试管婴儿、微创手术等先进的医疗技术,在青藏高原地区始终保持领先地位。
业绩指标:2018年1-11月份门诊量129.8万人次,急诊7.9万人次,住院人数6.42万人次,手术3.4万例,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9.27%。
人才兴院:医院职工3256人,专业技术人员2912人,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14名;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20人,博、硕导师69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3位。博士27人,硕士430人,是海南省医学院的留学生培养基地,苏州大学、青海大学、兰州大学、宁夏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医院。充分运用“人才小高地”、“西部之光人才培养”、“千人计划”等项目,着力实施“百名精英培养计划”,建立四级专家委员会,遴选“终身专家、首席专家、资深专家、优秀专家”,成立青海省人民医院院士专家工作站,打造领军人才梯队,增强核心竞争力。
学科立院:临床医技专业科室58个,编制床位2200张,开放床位2600张。有国家级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4个;省级重点学科15个。根据医院学科建设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,完成临床、医技的亚专业建设160个。附设国家医学考试中心青海考试基地、卫生部内镜医师培训基地、省临床医学研究所、省老年医学研究所、省医疗紧急救援中心、省干部保健中心、省肝胆胰研究治疗中心、省脑病研究治疗中心等83个。
科技强院:重视科研,鼓励创新,科研激励政策,加大科研投入。近年来,获得科研成果328项,其中国际领先2项、国际先进17项、国内领先129项、国内先进166项,其他14项。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,其中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1项、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项、青海省科技进步奖45项,其中一等奖4项,二等奖10项,三等奖21项,四等奖10项。发表论文5131篇,其中SCI122篇。承担国家第27、29、30、31、33、35届南极科考任务,获国家海洋总局嘉奖。2005年,由国际高山医学协会(ISMM)向全世界正式发布的慢性高原病(CMS)诊断标准——青海标准,医院高原病专家参与制定;2012年,在世界著名《科学》杂志上发表了《高原缺氧预处理提高脑储备力的研究》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,杂志封底以《青藏高原排名第一的现代化大型三级甲等公立医院》专题报道了医院;2014年,医院参加在意大利举办的第十届国际高原医学会议,医院专家代表中国做了《青藏高原医学研究进展》的学术报告,医院高原医学临床研究成果受到世界高原医学界的瞩目。
设备助院:拥有PET-CT,RevolutionCT,DiscoveryIGS730DSA,ECT,3.0T磁共振仪,64排CT仪、术中CT,DSA数字减影仪,全自动数字化X光机DR,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,特种蛋白分析仪,胶囊内窥镜,彩色多普勒仪,高压氧舱等大型医疗设备790台。
管理治院:借鉴运用PDCA、品管圈(QCC)、平衡计分法等国际先进管理手段,实施“十大工程”,增强内涵建设和外延管理,努力建设学习型、文化型、研究型、服务型的青藏高原医疗中心。
百年荣誉:荣获全国“五一劳动奖状”、“抗震救灾英雄集体”、“援外先进集体”、“工人先锋队”、“文明单位”、“三八红旗集体”和卫生部“医院管理年”先进集体,全省文明单位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。
省医院人正站在建设健康青海的新起点,打造构建和谐文明的新常态,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的新跨越,凝心聚力,鼓足干劲,建设高原人民幸福医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