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分享了自己历经四年、怀孕六次的试管婴儿艰辛之路,从最初的尝试到多次失败,再到最终成功得子,讲述了求子过程中的身心煎熬与坚持,为同样求子艰难的人带来希望与鼓舞 。
历经四年怀孕六次,我的试管婴儿艰辛之路
p 说起这四年的经历,真的就像一场漫长又煎熬的噩梦。我和老公结婚后,就一直盼望着能有个自己的孩子,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,自然受孕的道路无比坎坷,最终我们走上了试管婴儿这条路,这一走就是四年,期间怀孕六次,每一次的经历都刻骨铭心。
h2 踏上试管婴儿征程的缘由
p 在尝试自然受孕两三年无果后,我们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。检查结果犹如一道晴天霹雳,老公的精子质量不太好,而我的输卵管也存在堵塞问题。医生无奈地告诉我们,自然受孕的几率非常渺茫,建议我们考虑试管婴儿技术。当时,对于试管婴儿,我只是在电视或者网络上听说过一些,但真要自己去做,心里还是充满了忐忑和不安。可一想到能有个孩子,能拥有属于我们的小家庭完整的幸福,我们还是咬咬牙决定试一试。
h2 第一次试管婴儿:满怀希望却失望而归
p 第一次走进试管婴儿的治疗周期,心里全是期待。从前期的各种检查、调理身体,到促排卵、取卵、取精、胚胎培养,每一个环节我都小心翼翼,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来。那时候,每天都要打针,肚子上全是针眼,可我告诉自己,这都是为了孩子,忍一忍就过去了。好不容易等到胚胎移植,我感觉自己就像怀揣着一个无比珍贵的宝贝,小心翼翼地呵护着。移植后的那几天,我几乎不敢乱动,就盼着胚胎能顺利着床。然而,命运却没有眷顾我们,14 天后的验孕结果,那一条孤零零的杠,让我的心瞬间跌入了谷底。那种失望和无助,真的无法用言语形容。
h2 数据见证的艰难:试管婴儿成功率现状
p 后来我才了解到,根据相关数据统计,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。像国内一些大型生殖中心,平均成功率大概在 40% - 60%左右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数据表格展示不同年龄段试管婴儿的大致成功率:
年龄段 |
成功率 |
25 - 30 岁 |
60% - 70% |
31 - 35 岁 |
50% - 60% |
36 - 40 岁 |
30% - 40% |
40 岁以上 |
20% - 30% |
p 我当时的年龄还算比较年轻,本以为成功率会高一些,可现实却给了我沉重的一击。但我知道,不能就这么放弃,还有机会。
h2 第二次到第四次:反复受挫,身心俱疲
p 接下来的几次试管婴儿尝试,过程和第一次大同小异,可结果却依旧让人伤心。每一次都是满怀希望地开始,最后却失望透顶地结束。身体上,频繁地打针、取卵,让我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,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每次看到别人抱着可爱的宝宝,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,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做妈妈的命。
p 有一次,移植后我感觉身体各种症状都像是怀孕了,心里别提多高兴了,每天都在幻想着未来和宝宝的生活。可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,那种从天堂到地狱的落差,让我好长一段时间都走不出来。老公虽然一直安慰我,可我知道他心里也不好受。
h2 第五次:曙光初现却又消逝
p 经过前几次的失败,我们都有些麻木了,但还是不愿意放弃。第五次试管婴儿的时候,我们换了一家口碑更好的医院,也找了更有经验的医生。这一次,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对方案做了一些调整。移植后,我每天都在紧张又期待中度过。终于,验孕的日子到了,当看到验孕棒上那两条浅浅的杠时,我激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。那一刻,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了。
p 可是,命运似乎还不想放过我们。怀孕 8 周的时候,去医院做检查,却发现没有胎心胎芽。那种绝望再次笼罩了我,就像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。我怎么也想不明白,为什么好不容易有了希望,却又这么快破灭。
h2 第六次:坚持终得回报
p 经历了五次失败,我和老公都已经身心俱疲,但内心深处还是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们,再试一次,也许就成功了。第六次,我们更加谨慎,从生活习惯到饮食,都做了全面的调整。每天早睡早起,吃各种有营养的食物,保持良好的心态。
p 这一次的胚胎移植过程很顺利,移植后的等待期,我努力让自己放松心情。终于,在验孕的那天,看到那清晰的两条杠,我知道,我们的坚持有了回报。后续的孕期检查也都一切顺利,十个月后,我们迎来了可爱的宝宝。那一刻,我感觉所有的痛苦和煎熬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。
h2 试管婴儿路上的感悟
p 这四年怀孕六次的试管婴儿之路,真的是充满了艰辛和坎坷。但我想说,只要不放弃,就一定有希望。在这条路上,我们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,更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。同时,家人的支持也至关重要,老公一直陪在我身边,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。
p 对于那些和我曾经一样在求子路上艰难前行的姐妹们,不要害怕,不要气馁。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,也许成功就在下一次。愿大家都能早日迎来属于自己的小天使。
免责声明:
琴岛试管网网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,请谨慎参阅。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